三伏贴和三伏灸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中国有句老话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贴和三伏灸遵循中医“春夏养阳”和“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特色治疗方法,冬夏共调,阴阳调和,疗效相得益彰。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灸是指在三伏天做艾灸,根据中医学“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进行艾灸,起到温经通络、温肾散寒,健脾祛湿的作用。艾灸以其“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透诸经而除百病”,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冬病夏治”与“冬病冬养”,即三伏贴(灸)与三九贴(灸),共属于防治“冬病”的范畴,相辅相成交替贴敷和灸疗,可促进阴阳互补、有序循环。三伏贴和三伏灸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冬天的三九贴和三九灸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即使冬天没有进行三九贴和三九灸,夏天仍然可以贴三伏贴和三伏灸。三伏贴(灸)和三九贴(灸)为治疗三年一个疗程。虽然我们建议最好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敷和按时灸疗,但因特殊情况夏天没赶上贴敷和灸疗,或中间有一两次没有贴敷和灸疗也不影响下一次的贴敷和灸疗。不过,没有特殊情况最好能坚持下来,这样效果更好。
头伏贴
2020年07月16日-2020年07月25日
中伏贴
2020年07月26日-2020年08月4日
中伏贴第二贴
2020年08月05日-2020年08月14日
末伏贴
2020年08月15日-2020年08月24日
贴敷地址
虞城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东院区)
咨询电话:
0370-3027891 0370-3027893
0370-3027892
“冬病夏治”的适应人群
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体虚易感冒、畏寒怕冷遇冷不适或症状加重的各种人群。
适应病症
1.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颈肩腰腿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或遇寒加重的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人群。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腰痛、腹痛、头痛、产后风等寒湿病症。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结肠炎及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疾病。
5.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疳积、感冒、咳嗽、遗尿、多动症等。
6.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乏力、焦虑、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儿童15分钟左右,成人20分钟左右,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
2.贴敷期间,慎食姜、葱、辣椒等辛辣食物、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忌烟、酒、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 泡消退后再洗澡。
3.贴敷后局部皮肤往往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或在皮肤上留下中药色素的沉着,或局部皮肤微红、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4.为了保证疗效,而又避免引发感染,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刺痒难忍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严重红肿、水泡等重度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5.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疾患;瘢痕皮肤或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敷贴。
三伏灸注意事项
1.三伏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暖。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4.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5.“冬病夏治”三伏灸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6.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及时咨询专业医生。